产品展示
最新新闻
联系方式
详情
医疗辐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CT机、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和γ线立体定向(俗称X刀和γ刀)和ECT机正迅速进入我国各级医院,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引入,医疗辐射的潜在危害日益增大,辐射诊疗的质量和安全性令人担忧。日前,在以“核与辐射安全控制——工程技术与人文相结合”为主题的第277届香山科学大会上,相关专家就医疗辐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照射频率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提供X线诊断服务的医疗机构约有4.2万家,各类X线机超过6.2万台,每年X线诊断出诊量达2.4亿人次。约800家医院开展肿瘤放射治疗,每年治疗约50万例癌症病例;约有900家医院开展核医学工作,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核医学治疗。中国有5000多台CT机,位居世界第三。有X刀、伽玛刀200多把,居世界第一;电子直线加速器600余台,ECT 500余台;放射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如PET、介入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治疗、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和质子治疗等。统计显示,我国X线诊断和CT检查的频率正在快速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x光诊断检查数量约为1.6亿次。到1998年,全国只有17个省市的统计数据显示,检查次数达到1.65亿次。1984 ~ 1987年X线诊断检查频次为千人145.1人次。从1996年到1998年,增长到191.3人次/千人,10年间增长了31.8%。其中,CT检查的频次增加更为明显,与1996年相比,全国增长率达到23.3%。
近年来,我国肿瘤放射治疗的年频率也迅速增加。80年代我国放射治疗照射频率为0.09人/千,90年代末(1998年)增至0.396人/千,是80年代的4.4倍,1998年较1996年增长约15.5%。
此外,1998年与1996年相比,核医学诊断的年频率增加了11.7%,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治疗的年频率增加了46.3%。
严重滥用和误用。
在中国,每年有2.4亿次x光检查,根据国际上公布的相关数据,估计大约有5000万次x光检查是不必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苏旭认为,这与医疗放射诊疗技术的滥用和误用有关。有些医院的临床医生没有严格掌握适应症,乱开x光检查单。我国每年约有1250万人接受CT检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必要的检查。每次CT检查的剂量约为每次X线检查的100~400倍。介入放射学的过程是在x光透视图像的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设备性能不完善、操作疏忽或程序复杂,医生和患者都暴露在高剂量和长时间的辐射下,临床上已观察到患者皮肤烧伤、医生眼睛混浊等辐射损伤。
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表示,目前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主要局限于放射科、放疗科和核医学科。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包括心内科、儿科等其他科室的人员。据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年有效剂量达到58mSv。苏旭指出,近年来,除了放射科,介入放射学技术也在许多其他非放射科得到应用,如心血管、神经、泌尿、胃肠等科室。由于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缺乏辐射防护和放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内约有230家医院正在开展X刀和γ刀放射治疗,但大多数医院没有配备合格的医学物理师,有的医院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容易导致剂量不准、定位不准,导致严重的医疗照射事故。
近年来,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应用于放射科,还应用于其他许多科室。有些医生术后不放心,就放了几粒I125。无论是否适用,技术条件和防护条件是否具备,任何想做的人都可以做。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4个省市的200多家医院,乱用现象严重。
质量控制需要改进。
苏旭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医疗放射和放射诊疗的监督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卫生部对包括医疗辐射在内的辐射工作实行许可管理,先后发布了30多项管理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制定发布了40多项相关标准,为医疗辐射防护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依据。今年1月24日,卫生部发布《放射治疗管理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目前,该规定是国内唯一全面规范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的部门规章。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和提高放射诊疗质量,提高我国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消除或减少放射事故,降低因接受放射诊疗引发医疗事故的可能性,改善和提升政府部门在医疗监管中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虽然出台了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法规和标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相关工作人员质量控制意识淡薄,大部分医疗单位并未按要求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其中放射治疗中的问题较为突出。
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IAEA/WHO)对我国部分省市医院放射治疗设备的输出剂量进行了抽查。总共检查了35台远程放射治疗机。结果显示,其中6例输出剂量偏差超过5%,最大输出剂量偏差高达150%,无疑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抽查中还发现,很多医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定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治疗装置在锁定装置损坏后继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活动会使治疗床发生移位,使照射精度无法保证,对不应该照射的部位进行大剂量照射。另一项对全国12个省市医院292台放疗产出的调查显示,合格率仅为6.4%,低于发展中国家75%的平均水平。
重视措施落实和人才培养。
我国《放射治疗管理条例》要求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放射防护、安全和放射治疗质量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因此,医疗机构主要负责落实安全防护和质量保证措施。医疗和放射诊疗中的安全防护管理,不仅仅是加强放射源的许可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医疗行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卫生行政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要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加强对放射诊疗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原则。
医师在辐射防护和质量保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医学物理学家制度。在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与医疗放射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相称。苏旭说,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医学院校开设辐射防护课程,开设医学物理课程的更少。从事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的医院严重缺乏医学物理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肿瘤科医生与物理学家的比例为8∶1,而发达国家为3∶1,中国香港为2∶1。很多进行X刀和γ刀治疗的科室都没有物理学家,这就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改进措施,医疗放射诊疗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发展异常,麻烦无穷。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医学物理学家制度。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互相转告,今后一定要要求自我辐射防护,最大程度避免辐射对你造成的身体伤害。
上一个:CT室和x光室需要几层防辐射铅板
下一个:没有资料